企业是大地,文化是河流。而文化案例故事则是这“河流”激荡“大地”时,激起的一个个水花,它们让文化以更生动的方式在滋润着企业发展。
2006年初,华峰新材料公司生产的鞋底原液产品时常出现质量波动。经过分析,是生产工艺员的“经验主义”造成了工艺操作没有固定标准。如何制定工艺标准成为了当务时之急,但然而由于中间体工艺复杂,很多人觉得工艺标准化很难在公司实现!可时任新材料公司原液车间工艺员的黄旭然却主动请缨,固执地认为“工艺标准化是可行的”。
为了收集吸真空等工艺数据,黄旭然主动要求倒班。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黄旭然一边完成本职工作,一边加班摸索数据,并虚心与同事讨论。他一再勉励时常与同事:交流“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工艺标准化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生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在黄旭然和其他工艺员半年多的共同交流研讨和试验下,2006年11月,终于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公司实际的《标准化操作手册》终于制定出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这套工艺标准达到了稳定产品质量的效果,一等品率从年初的80%多上升到99%。这一结果也更加坚定极大调动了操作员信心的积极性--“原来复杂的中间体生产工艺是可以标准化的。”(林孝秋)
案例点评:很多时候我们重复的出错,是因为“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是因为掉进了犯“经验主义”的陷阱错误。从黄旭然坚信固执认为“工艺标准化是可行的”,我们可以看出,破除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思维陋习,在繁琐的工作中与时俱进地摸索总结规律,原来创新也是容易的。(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