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以智慧驱动设备管理创新

——记集团技术创新标兵卢国胜

/ 陈川

2011年的春天,在重庆涪陵白涛镇山窝乡里的一处工地上,迎来了第一批年轻人,卢国胜就在其中。那时的华峰化工还没有现在高耸入云的装置和装修华丽的办公楼,有的只是施工机械的轰鸣、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和这群青年对未来的憧憬。

“项目建设初期,我们跟随领导‘搬家’6次,最终为了方便现场管理,公司把办公和宿舍定在了施工现场的板房里。劳保鞋多次深陷泥潭,屋顶也曾被大风掀翻,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不曾抱怨,在这里一住就是一个项目周期。”回想起刚来华峰的点滴,卢国胜还历历在目。

“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事业更是要通过努力奋斗得来的。”12年的光阴稍纵即逝,但刚来华峰时领导经常对他说的那句话,卢国胜却未曾忘记。两千多个日夜,不忘来时初心、持续砥砺奋进,从“五加二、白加黑”跟踪安装现场的各个环节,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探讨设备运行问题,到独自带领设备管理部赢得一场又一场设备技术攻关的攻坚战,在解决设备运行的疑难杂症的方案里,闪耀着卢国胜的智慧。

 

机组管理强化统筹

硝酸四合一机组和热电汽轮发电机组在公司生产装置运转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组运行稍不稳定就会造成装置非计划停车,按照公司领导安排,卢国胜牵头成立大机组管理小组和开车保运小组,将4套热电发电机组和4套硝酸四合一机组的管理,提升到公司级层,同时每季度召开分析会,实现了各专业有效联动。他带领各专业部门完成了大机组管理台账及相关清单清册梳理,通过组织公司机组设备疑难问题的分析与攻关,解决了硝酸四合一机组尾透推力轴承温度探头线频繁断裂不能长期使用、热电发电机组润滑油长期水分超标、热电发电机组控制油长期酸值超标等问题,较好地解决了机组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确保机组稳定运行。

 

设备改造持续创新

装置现场,经常能看到卢国胜和工艺人员一起探讨如何对运行不稳定的生产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优化,为确保生产负荷的稳定,他主动研究新技术、敢于尝试设备改进。近年来累计完成机电仪类改造项目200余项,解决了生产中设备设施运行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果。

例如,在《聚酰胺装置降膜蒸发器设备改良与修复》改造项目中,针对降膜蒸发器刮板使用周期较短,易产生腐蚀和磨损,增加装置非计划停车的风险,现有工具检修效率低等痛点。他和团队经过反复研讨及论证,创新性改变了原有刮板厚度,并对刮刀刀口处折角处理,同时采用热应力变形原理对刮板轴进行焊接校正。一系列的有效整改措施实施过后,最终使刮板满足了装置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工况要求,提高了检修质量,缩短了检修时间。此项改造使公司每年节约检修费用约160万元。

另外,针对解决热电锅炉炉膛水冷壁管磨损等问题,他提出并实施了《锅炉防磨技术研究》项目,通过改造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公司热电锅炉全年未有发生因水冷壁磨损爆管而导致的非计划停炉,锅炉的最长运行周期也创造了201天的历史最好记录。

他还主持并参与了进口设备的国产化开发改造,在同国内的优秀厂家研究探讨设备的过程中,他结合国外设计思路,对设备进行国产化改造,设备投用后运行正常,极大减少了设备采购费用。

 

三化建设积极参与

当前,华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三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近年来,在抓好设备管理的同时,卢国胜也积极为公司推进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贡献力量,他和团队不断完善已投用智能化项目。现在他主持的设备管理系统项目正在建设实施中,该项目对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前期管理、备品备件管理、设备故障维修、设备润滑、台账管理、系统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信息化采集、统计、分析。项目运行后将全面提高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化工生产“三分靠工艺,七分靠设备。”作为重庆华峰化工设备管理部副经理,卢国胜深知设备设施的稳定对生产的重要性。在持续强化设备分级管控要求,不断的对设备设施进行技术革新,为生产保驾护航的道路上,卢国胜的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展望未来,相信华峰必将在万千像卢国胜一样的华峰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拓展发展道路,追求更大突破,必将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 华峰集团2009-2010版权所有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敬请致电编辑部联系,否则,本刊保留依法追诉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