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大潮中乘风破浪
——记集团成长进步标兵吴恒煊
本刊通讯员 朱安特
从懵懂的大学生成长为项目骨干,从自主开发Excel模型到实现MES信息化项目在公司落地,乘上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快船,以创新思维之帆,加速推进TPU公司三化建设。他就是2022年集团成长进步标兵,华峰TPU公司生产部工艺工程师——吴恒煊。
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钻研每一处痛点难点,记录每一次奇思妙想,在广阔的舞台上,他用行动诠释奋斗,用青春写意拼搏。
打破数据壁垒,推进信息平台交互
“无障碍、无延迟、无错误”的信息交互,是集团推进“三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当下集团拥有SRM、OA、CRM、SAP、LIMS等众多信息化平台,但数据流在各节点或多或少存在“断流”现象,极大增加了人力成本。因而,在参与MES信息化项目期间,吴恒煊着重关注并改进了平台间的数据交互问题。
生产部作为大部分平台数据交互的必经之路,每日都有大量的数据流通。跨平台操作、重复性输入,这些问题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存在已久,吴恒煊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些痛点。通过与SRM系统接入,实现原材料实时“在途”跟踪,保障生产计划与备料过程的准确性;通过与CRM系统接入,利用排产甘特图等工具,实现销售计划、生产计划进一步协同,提升了排产效率;通过与LIMS系统接入,创新性引入样品检测超时提醒功能,解决质检“漏送样、错送样、忘检验”等操作隐患,提升检测准确性。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生产管理效率
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生产管理效率的提升密不可分。在MES项目建设过程中,吴恒煊利用信息化工具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深入梳理,对诸多现存的“不合理、不完善、不匹配”的流程进行创新性改造,有效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
仓库夜间无人值班往往会带来调拨操作滞后的问题,吴恒煊通过PLC触发、OA触发等方式实现自动过账,简化人工操作,有效提升了出入库的操作效率;中间体单吨罐在操作过程中会存在定位困难的问题,他将单吨罐作为容器与物料进行扫码绑定,通过“罐到人、罐到位”的精准追踪,实现跨公司单吨罐状态实时监控管理;设备数据在从人工记录到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因工具差异会存在计算精度的偏差,他利用微积分、积分的算法,在DCS流量积累量采集中得到更加精准的累加值,助推设备管理向精细化发展。
提高自动化水平,助力智能未来工厂
生产批次众多,产线型号时常切换,微小的排产偏差就可能使得大量的产品存在质量隐患,容易造成极大的损失。现有的人工排单模式存在“不直观、不精确、操作难”等问题,吴恒煊利用MES系统上线的契机,将排产规则导入系统实现自动化初排,创新性利用甘特图展示排产结果,并可采用简单的“拖拉拽”操作调整排产计划,有效实现半自动化排产。
同时,在优化生产过程控制方面,他利用MES系统实现生产数据的有效归总、分析,凭借“数据联通”的思路,以二维码作为数据接收端口,依托系统实时记录现场数据,公式化自动计算理论值,大大降低了统计员的工作负荷,实现统计岗位职能从“数据收集”向“数据分析”逐步转变。
钻研每一处痛点难点,依靠活跃的思维能力,加上极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吴恒煊时常能迸发出新的灵感,正是这些“金点子”,帮助吴恒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创新并不困难,往往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二创,或是借鉴于其他领域融会贯通,关键在于如何有意识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创新的方向。”吴恒煊如此说到。秉持这样的求索精神,挖掘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吴恒煊用三年的时间讲述他的成长,相信他的事迹能激励我们这代华峰人,在新时代的浪潮里逐浪前行。